紫外荧光测油仪的日常维护与保养,核心是保护光学系统精度、确保管路 / 容器洁净、维持仪器稳定性,以避免检测误差、延长设备寿命。以下是关键维护保养方法的简述:
- 光源与检测器清洁:每周或每检测 50-100 个样品后,用无尘软布蘸取无水乙醇,轻轻擦拭紫外光源窗口、荧光检测器透镜(需断电操作),避免油污、灰尘附着导致光强衰减,影响检测灵敏度。
- 光路校准:每月或更换光源后,用厂家提供的标准油溶液(如 10mg/L、50mg/L) 进行校准,确认仪器读数与标准值偏差≤±5%,若超差需按说明书重新调整光路或校准曲线。
- 管路冲洗:每次检测结束后,立即用正己烷(或仪器适配的萃取溶剂) 冲洗进样管路、流通池(至少 3-5 次),再用纯水冲洗 2-3 次,最后通氮气吹干管路,防止残留油分或溶剂腐蚀管路、污染后续样品。
- 进样针 / 进样口清洁:若为手动进样,每次使用后用溶剂擦拭进样针外壁,并用溶剂反复抽推针筒(3-5 次);自动进样器需每周拆解进样针座,用溶剂浸泡清洁,避免样品残留堵塞管路。
- 环境控制:仪器需置于恒温(15-25℃)、干燥(湿度≤60%)、无强光直射的环境,避免温度波动影响光学元件稳定性,远离腐蚀性气体(如实验室通风橱附近)。
- 电源与配件检查:每周检查电源线、数据线连接是否牢固,避免松动导致仪器死机;定期(每 3 个月)检查废液桶是否满溢,及时清空并清洁桶壁,防止废液泄漏污染仪器。
- 软件与数据维护:每月备份仪器检测数据,避免数据丢失;定期更新仪器操作软件(按厂家提示),修复软件漏洞,确保检测流程顺畅。
- 耗材更换:根据使用频率,每 6-12 个月更换进样管路(如聚四氟乙烯管)、过滤膜(若有),避免管路老化、滤膜堵塞影响进样效率;紫外光源(如氙灯)使用超 2000 小时后,需检测光强,若衰减超 20% 则及时更换。
- 禁止违规操作:避免用硬物擦拭光学元件,禁止将非检测用液体(如强酸、强碱溶液)注入进样系统,防止损坏光源、检测器或管路;仪器长期不用(超 1 个月),需每月通电开机 30 分钟,避免电子元件受潮老化。